官方公众号
2016/11/3 14:39:25157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反腐败从根本上讲要靠制度,用制度来对官员制权、限权,监督他们手中的权力。这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个重要的党内制度法规文件,是党中央加大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扎紧反腐败斗争制度笼子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党内对权力监督的根本措施,是对官员如何用好权力立规矩定纪律。
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笼子”是什么?我认为有四层意思: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三,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因此,笼子就是法律、法规、党纪、政纪。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只有严格遵守党纪国法,遵守党内各项制度,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另一方面,反腐败也要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官员的心理疏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有一大批大大小小的官员落马,一个共同点就是心理上出了问题,是腐败心理导致他们走向腐败行为。六中全会之前,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中,一个个贪官声泪俱下,真诚忏悔,都讲到了他们从种种心理的变化走向腐败的心路历程,一些官员“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初心丧失,作风改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修养缺失,最后脱离群众,背离宗旨,贪污受贿,违纪违法,成为阶下囚,落得了可悲下场。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我们要继续从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四个方面加大反腐力度,也应当从这四个方面加大对官员廉洁从政的心理疏导力度。
其一,要通过多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持健康心理,避免腐败心理。要把党性教育作为“心学”,加大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党性修养教育,进行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正能量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结合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使官员保持上进心理、高尚心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同时使官员干部把握心理“制动力”,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保持自律心理。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中央权威、党内团结,不搞山头派系、小圈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其二,要引导党员干部在遵守反腐败各项制度中保持健康心理,避免腐败心理。要让党员干部树立“遵守制度没有例外”,不做特殊党员的心理;树立每一项制度必须刚性执行,在制度面前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树立“不与人民群众发生利益冲突”的心理;树立遵守制度就是保护自己的心理;树立破坏制度即触网的心理。
其三,要引导党员干部在各种监督之下保持健康心理,避免腐败心理。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树立大大小小“一把手”都要主动接受监督的心理;树立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接受党组织和纪委监督的心理;树立在党内监督、党外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等各种监督之下的“阳光”心理;树立“监督者首先要自觉接受监督”的心理。
其四,要引导党员干部在感受惩处的威慑中保持健康心理,避免腐败心理。要按照六中全会关于“坚持有腐必反、有腐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的要求,让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同时通过心理疏导,让党员干部树立对法律、党纪、人民、组织、舆论的“敬畏”心理;树立对腐化堕落的“知耻”心理;树立“珍惜已有幸福”的心理,让心里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安宁,心理不贪婪,生活才能幸福;树立“人生输不起”的心理,包括“腐败一次会毁掉前程”的心理、“不廉政会毁掉一辈子勤政”的心理和“腐败会毁掉一生”的心理。
总之,要通过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扎紧反腐败笼子和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对官员的“心理疏导”两个层面,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心理上“不想腐”、行为上“不敢腐”,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