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2016/6/22 11:07:5798次
主讲人 王永峰 2016年6月
一、党章形成的主要脉络:
一大,定名“中国共产党”;
二大,通过第一部党章;
四大,最高领导首称总书记;
五大,首次设立中央政治局;
六大,首次明确民主集中制原则;
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
十二大,首次载入入党誓词,大会首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首次规定差额选举;
十四大,不再设立中顾委,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入党章;
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
十六大,“三个代表”确立为指导思想;
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十八大,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二、学党章,要走心。
重温党章,加深对党章的理解,促进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学”的目的在于学、在于悟,要在“走心”中重温“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应在边学党章边悟中自觉扪心自问:当初入党为什么?许下的誓言是什么?常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危机感,“不论走多远,都不忘出发的理由”。想想那些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党员干部,并非入党之初就心术不正、动机不纯,而是疏于思想改造,日渐放松放纵,忘记了初心,丢弃了信念,违背了入党时的誓言。所以,只有常温“初心”,常用党章和入党誓词警醒约束自己,不断补充精神之“钙”、校正人生航向、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
习主席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一些党员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本,就在于内德不修、心志不坚,导致党性缺失,心“软”体“弱”,精神“缺钙”,最终遭遇“外邪入侵”,染上“软骨病”。
学党章真正“走心”,才能在学习中明志、强心、壮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和政策、制度、规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把握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提升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的能力,增强抵御诱惑迎接挑战的底气,在学习中改造主观世界,修炼内心世界,摒弃私心杂念,努力培养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胸襟和操守。
党章刻画了合格党员的标准,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既为我们履行职能使命、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遵循,也为评判党性“纯度”、丈量品德“高度”提供了度量和标尺。学习党章就是要把党性修养当作共产党人的“心学”,真正使党纪党规入心入脑,强化看齐意识,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管理”心态、“打理”心境,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在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中强党性、励品行、作贡献。
三、忠于党章
1.维护党章权威、捍卫党章尊严,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用党章凝聚全党的力量,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党中央做起就能赢得全党的拥护;把我们党管好治好了,就能赢得全国人民的信心和信赖。
3.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任务、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管党治党的重点也就有所不同。立足当前,就是要解决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乱作为,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
4.要从党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抓起,针对具体人、具体问题,用党章这个尺子去衡量,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督促党的领导干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5.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写在党章里,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具体化。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章规定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到位就是担当。
6.党要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首先要把担子压给80多万“关键少数”。
在今天,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问题更加突出,也更加迫切。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实现党承担的“办好中国的事情”的任务。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叫什么?就是六个字:“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件关系到我们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大事。实践在深化,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深化。但不管怎么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