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0532-83666626   83645725   18053292978

官方公众号

心理健康教育月|沟通“心”助力,相伴“心”成长——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022/5/26 20:16:370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家“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此节日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调适,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保持心理健康,才会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环境。为加强教师身心健康教育,提升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2022年5月24日,我校心理健康教师刘晓琳为全校教师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用“心”沟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讲座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南北校同时进行。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刘晓琳老师结合沟通的定义与教师的职业特点,引导老师们思考,在教授知识、传递思想的同时,注意增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结,注意情绪的表达,及时接受学生给予的情绪反馈。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该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根据PAC理论,双方在进行沟通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状态心理定位中的一种,也就是刚才所提及的三种自我状态。

刘晓琳老师指出不同自我状态之间的沟通,形成多种不同的沟通形态,互补沟通、交错沟通和隐藏沟通是其中的主要形式。结合具体的例子,刘老师对以上三种沟通形式做出解释。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互补是一种通畅无阻并且舒适的沟通,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该努力提倡的;交错沟通也启示我们尽量避免师生沟通中信息的不对等,准确识别信息并予以反馈;隐藏沟通启发我们作为教师应及时关注到学生心理层面的需求。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是一种生命感动生命、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青少年一代承担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作为老师的我们更要深刻领会育人的意义勇担立德树人的责任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撰稿:刘晓琳

审核:团委


Sun Sun Sun Sun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