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家校心连心,教育手连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情会商 家校面对面”家长驻校暨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四)
>>企业导师助学生成长成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情会商 家校面对面”家长驻校暨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三)
>>家长进校园,携手助成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情会商 家校面对面”家长驻校暨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二)
>>家校共育|携手共进,见证成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情会商 家校面对面”家长驻校暨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一)
>>向暖而行,共育花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情会商 家校面对面”家长驻校暨优秀家长进课堂活动(十七)
>>2022/5/26 20:16:370次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家“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此节日的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调适,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保持心理健康,才会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环境。为加强教师身心健康教育,提升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更好地关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刘晓琳老师结合沟通的定义与教师的职业特点,引导老师们思考,在教授知识、传递思想的同时,注意增强与学生的情感联结,注意情绪的表达,及时接受学生给予的情绪反馈。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该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根据PAC理论,双方在进行沟通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状态心理定位中的一种,也就是刚才所提及的三种自我状态。
刘晓琳老师指出不同自我状态之间的沟通,形成多种不同的沟通形态,互补沟通、交错沟通和隐藏沟通是其中的主要形式。结合具体的例子,刘老师对以上三种沟通形式做出解释。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互补是一种通畅无阻并且舒适的沟通,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该努力提倡的;交错沟通也启示我们尽量避免师生沟通中信息的不对等,准确识别信息并予以反馈;隐藏沟通启发我们作为教师应及时关注到学生心理层面的需求。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职业,是一种生命感动生命、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撰稿:刘晓琳
审核: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