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0532-83666626   83645725   18053292978

官方公众号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学习党章

2016/6/20 10:05:28188

1921一大    上海  定名“中国共产党”

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宣布“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1922二大    上海  通过第一部党章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标志着我们党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最高行为规范。二大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3三大    广州  首次规定党员候补期

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严格了党员入党手续,首次规定了候补党员的候补期制度(劳动者三个月,非劳动者六个月)及权利义务。

1925四大    上海  最高领导首称总书记

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本组织。首次将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改称为总书记。

1927五大    武汉  首次设立中央政治局

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规定中央委员会除选举总书记外,还要选举“中央正式委员会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

1928六大    莫斯科  首次明确民主集中制原则

惟一不是在国内修改和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同时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的一部分,突出强调了共产国际的领导。

1945七大    延安  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党的性质、领导地位、宗旨和作风。

1956八大    北京  首次规定党代会实行常任制

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对党的组织机构也作了一些新的规定。首次规定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一直延续至今。

1969九大    北京  错误肯定了根据“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理论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1973十大    北京  继续了九大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文化大革命”。

1977十一大    北京  县团以上党委设纪委

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规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和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2十二大    北京  首次载入入党誓词

大会首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章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和副主席。首次载入入党誓词。

1987十三大    北京  首次规定差额选举

首次规定完善选举制度,实施差额选举。更加重视发展党内民主,更加重视发挥党的基础组织的作用,调整了党组设置的规定。

1992十四大    北京  不再设立中顾委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入党章。十四大起,不再设立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党章随之删去有关条文。

1997十五大    北京  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规定党员和党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2002十六大    北京  “三个代表”确立为指导思想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十七大  北京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2十八大  北京  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写入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充实了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

 

军报刊文评抄党章:如果只动笔不走心,就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

抄写党章的形式有助于重温党章,加深对党章的理解,促进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值得鼓励。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网上发起了手抄党章接力活动。平日里敲惯键盘、疏于动笔的党员纷纷拿起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党章,并在“朋友圈”中展示成果。

抄写党章的形式有助于重温党章,加深对党章的理解,促进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值得鼓励。然而如果抄写只动笔而不“走心”,“朋友圈”里只为了“晒字”而不见行动的“真章”,不触及思想和灵魂,就会把这一初衷很好的活动搞变味,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这是需要注意和防止的。

“抄”的目的在于学、在于悟,要在“走心”中重温“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手抄党章的形式促进学党章,党员应在边学边悟中自觉扪心自问:当初入党为什么?许下的誓言是什么?常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危机感,“不论走多远,都不忘出发的理由”。想想那些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党员干部,许多并非入党之初就心术不正、动机不纯,而是疏于思想改造,日渐放松放纵,忘记了初心,丢弃了信念,违背了入党时的誓言。所以,只有常温“初心”,常用党章和入党誓词警醒约束自己,不断补充精神之“钙”、校正人生航向、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

习主席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一些党员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本,就在于内德不修、心志不坚,导致党性缺失,心“软”体“弱”,精神“缺钙”,最终遭遇“外邪入侵”,染上“软骨病”。

抄党章学党章真正“走心”,才能在学习中明志、强心、壮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和政策、制度、规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把握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提升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的能力,增强抵御诱惑迎接挑战的底气,在学习中改造主观世界,修炼内心世界,摒弃私心杂念,努力培养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胸襟和操守。

党章刻画了合格党员的标准,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既为我们履行职能使命、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遵循,也为评判党性“纯度”、丈量品德“高度”提供了度量和标尺。学习党章就是要把党性修养当作共产党人的“心学”,真正使党纪党规入心入脑,强化看齐意识,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管理”心态、“打理”心境,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在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中强党性、励品行、作贡献。

 

党的伟大事业“关键在党”

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提出的公式是:“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改革开放启动后,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江泽民在第三步战略步骤即基本实现现代化的50年时间里,划出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常讲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又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追求,同这“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提出了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宏大目标。因此,今天中国最大的事情,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但是,研究“中国的事情”,不仅要研究我们今天的奋斗目标,还要进一步研究中国是怎么实现这样的目标的。

第一,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道理,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邓小平以他对中国问题的深刻认识,明确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今天,发展必须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2015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发展新理念。

第二,改革。改革是在社会主义中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新时期的巨大成就都是改革带来的。在今天,改革是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国防和军队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

第三,稳定。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没有稳定的环境,就没有改革和发展。稳定包括政局稳定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能否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决不可掉以轻心。

第四,治理。实践告诉我们,解决所有的“中国的事情”,就是直面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国家发展起来前,矛盾不少,国家发展起来后,矛盾也不会少。老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老的矛盾也会以新的形式出现。而且,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内外矛盾也会交织在一起,情况极为复杂。于是,怎么样治理好中国,包括怎么样掌握和治理好政权、怎么样治理好社会、怎么样治理好市场包括企业等问题就突出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全新的课题。改革开放不仅要搞活,而且要治乱,治乱不能治死,治乱也是为了搞活。治理,就是要构建一个活而有序的社会。

这四个方面的举措,不是平列的。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障,即改革、稳定都是为了发展。而治理则是通过民主和法治两个轮子,形成良性循环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促使发展能够在改革的推动和稳定的保障下有序地推进。

这些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而推进的发展、改革、稳定、治理,是不是“中国的事情”呢?毫无疑问,也是。

这两类“中国的事情”,一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另一类是实现目标的举措。显然,这两类“中国的事情”是紧密相连的,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而奋斗目标和实现举措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总起来,就是四个字:“伟大事业”。

“关键在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和要求

对于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要领导好这一“伟大事业”,就要推进“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关键在党”这一论断,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涵和要求:第一,能否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能否领导好中国的发展、改革、稳定、治理,关键在党。第二,能否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时候,消除党自身肌体上的消极腐败现象,克服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关键也在党。应该看到,这两个“关键在党”,是有区别的。前一个“关键在党”,讲的是“关键在党的领导”;后一个“关键在党”,讲的是“关键在党的建设”。

在今天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基本原则,要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否定党的领导的图谋;而要加强党的领导,除了要应对敌对势力的挑战外,更为重要也更为艰巨的是要解决好党内的问题,尤其是党的肌体的腐败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加强党的建设对于执政党来讲特别重要。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深入的研究告诉我们,要驾驭好这两个“关键”,不仅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且要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能力。如果用中医的理论来讲,前一种能力是“扶正”的能力,后一种能力是“祛邪”的能力。对于人体来说,既“扶正”又“祛邪”,就可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如果用作战的语言来分类,前一种能力是攻击的能力,后一种能力是防御的能力。对于一支优秀的部队来说,有了这两方面的能力,就是一支攻能克、防能守的战无不胜的部队。对于我们今天的党来说,有了卓越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又有了坚强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能够无往而不胜,长期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应该讲,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也是辩证统一的。从一般意义上说,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是起主导作用的,要在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同时,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党内问题不解决党就不能健康发展的时候,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要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主导的作用,党就要通过反腐败、拒风险,来赢得人心,保持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

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就要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而要把这两个“伟大”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就要增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方面“能力”。

在今天,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问题更加突出,也更加迫切。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实现党承担的“办好中国的事情”的任务。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叫什么?就是六个字:“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一件关系到我们党的前途和国家命运的大事。实践在深化,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会深化。但不管怎么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真理!

Sun Sun Sun Sun Sun